慈禧太后说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”,到底是什么意思?

慈禧的嘴就是骗人的鬼,这一道以光绪皇帝名字发布的诏书,将挑动义和团灭杀洋人、自不量力对列强开战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,却还偏偏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架势!如果给千古无耻之人做个大排行,慈禧肯定能进前十!

众所周知,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过程中,一度想搬倒软禁或除掉慈禧,所以慈禧在翻盘之后不仅反过来囚禁了光绪皇帝,还想废掉他。为此慈禧选定了端亲王载漪的次子,也就是她的侄外孙的侄外孙溥俊来接光绪的位置,甚至登基日期、年号都准备的妥妥的,就等着征求了地方实权派和外国列强的意见。可谁知这两方面都不买她的账,督抚们认为“君臣之义已定,中外之口难防”,而列强觉得慈禧这种行为实在有违法制精神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慈禧眼看着废帝之举落空,心中这股火苗子登时熊熊燃烧起来,再加上多年来没少受洋人的欺负,于是决定干票大的。而正在这个时候,北方各地的义和团遍地开花,凭借着“刀枪不入神功护体”,誓言早将“一干鬼子都杀尽,扶保大清万万年”。慈禧一看民心可用,觉得大清的军队再加上数量庞大的“义民”,收拾区区几个洋人自然不在话下,于是悍然决定对列强宣战。

这等事关国运之事,怎么也要开个常委扩大会讨论一下,慈禧在御前会议上态度坚决,连杀了好几个悲观的失败论大臣,怒骂了痛哭流涕劝阻她的光绪皇帝,最终形成了会议共识:与其苟且图存,贻羞万古,孰若大张鞑伐,一决雌雄。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最大的倚仗: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(义和团),同日不期而集者,不下数十万人。下至五尺童子,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。请各位注意,这虽然是慈禧等人的主张,站出来背书的可就是光绪这个名义上的皇帝了!

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,刀枪不入就是一种鬼扯,神功护体也根本不靠谱,“忠信甲胄、礼义干橹”也不是洋枪洋炮的对手,慈禧眼看着洋人就要“打进紫禁城,活捉老妖婆”,她只能带着光绪皇帝狼狈地逃出北京城,一路向西开始避祸之旅,留下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和洋人议和。大家谁都清楚,这种美其名曰的议和,其实就是谈投降条件罢了,慈禧最怕的还是洋人追究她这个“主战派大后台”的罪过,所以对洋人提出的条件自然要尽量满足,所以才有了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”这句无耻之言!

这种议和只要满足洋人的胃口就行,所以进行的也比较顺利,远在西安的慈禧太后这时候终于松了一口气,也开始考虑甩锅的问题——挑动义和团杀洋人,不自量力对洋人开战这口大黑锅,她自然是万万不肯背的。关键问题是她不背总要有人背啊,于是就有了这篇仍然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的《罪己诏》,下面我们就来奇文共赏,看看慈禧的无耻嘴脸。

《罪己诏》开宗明义对“庚子国变”做了定性:拳匪揖乱,开衅友邦。哦,原来的“义民”现在成了“拳匪”,对洋人挑衅的事就是他们开的头。接下来又交代了议和的进展:各国和议十二款大纲,业已照允。再下来是表明态度: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。这《罪己诏》的开篇,行文流畅言简意赅,深得春秋笔法之精髓,不能不让人赞叹啊!

事就是这么个事,但总要说说责任问题吧,不然老佛爷身上的锅这么甩出去呢?于是《罪己诏》紧接着说道:这次的祸乱,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国家鼓动匪徒呢,其实完全不是这样,完全是因为拳匪和朝中一些奸臣勾结,才到了这种糟糕的地步!(此次拳教之祸,不知者咸疑国家纵庇匪徒……殊不知……乱民悍族迫人于无可如何……该匪妖言煽乱愚民,王公大臣……或资拳以粮,或赠拳以械,三数人倡之于上,千万人和之于下。)

好吧,这次差点亡国的祸乱,就是拳匪和个别王公大臣惹的祸,皇帝和太后其实都是受害者,而且他们是很有骨气的,“朕与皇太后誓欲同殉社稷,上卫九庙之灵”,但就在混乱之中,却有些不开眼的大臣们“勉强扶掖而出,于枪林炮雨中仓黄西狩”,耽误了老佛爷殉国,真是罪大恶极!到了这里甩锅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,同时还给洋人和国民打了一张悲情牌:我们逃跑多狼狈啊,洋大人们就放过我吧!

其实在这份《罪己诏》里,慈禧老佛爷的甩锅对象除了“拳匪”和个别“王公大臣”,实际上还有个替补人选,那就是光绪皇帝。如果洋人们坚持要追究最高层的责任,老佛爷肯定把光绪皇帝推出去,所以在诏书里屡次以光绪的口吻作“朕蒙皇太后劬劳训养,垂三十年,……自责不暇,何忍责人……罪在朕躬……”之类的表达,为最坏的结果做铺垫。我估计光绪心里肯定在骂娘:这老娘们儿实在太阴了,全世界都知道俺是个傀儡,你却偏要让我背锅!

最后光绪自然没有背锅,真正送命的是大大小小百余名官员,其中爵位最高的是庄亲王载勋,他被赐令自尽,还有山西巡抚毓贤、吏部尚书启秀、直隶总督廷雍等一大串官员也被杀了头,总算是平息了洋人的怒火,也保住了老佛爷这个真正的祸首!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今日城市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  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